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呈现扩大普惠教育覆盖范围、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早期学习系统协同、赋能专业幼教人才队伍、融入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构建托幼一体服务体系等关键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中高收入家庭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竞争性需求持续外溢,推动市场化教育服务向精细化、科技化方向迭代。外教资源,作为提升国际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也在同步更新和迭代。

 

01

幼儿国际教育未来的走势和方向

Education policy direction

中国国际幼儿园行业正面临结构性转型,呈现"总量优化、结构升级"的转型特征。在政策端,监管趋严与普惠性导向将对市场形成双重影响;在市场端,需求分化明显,精英家庭追求纯国际课程,中产家庭偏好双语融合教育。从区域发展来看,一线城市进入存量优化阶段,重点提升服务品质,而新一线城市将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市场

在此背景下,行业将经历显著洗牌:头部园所通过构建中西融合课程体系、深化STEAM教育实践、强化科技赋能等创新举措提升竞争力;部分机构将转型为特色双语幼儿园,深耕细分市场需求;同时预计约30%的园所可能选择退出市场或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这一转型过程将推动行业向更加专业化、差异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当前,国际幼儿园外教资源正呈现显著的一线城市集聚效应,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凭借薪资优势和发展平台,持续吸引着内地及周边城市的优质外教资源,这种人才流动趋势正在重塑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格局。

  

 

02

6种国际学前教育体系介绍

Introduction to 6 intern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s

蒙台梭利 Montessori: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自主探索和感官学习,采用混龄教学和特定教具,培养独立性、专注力和实践能力。

    

 

瑞吉欧 Reggio Emilia:基于项目式学习(PBL),重视儿童表达("百种语言"理论),环境作为"第三教师",强调艺术、合作与探究式学习。

 

 

IB-PYP :国际文凭组织(IB)的早期课程,以六大跨学科主题为核心,培养探究精神、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全人发展。

                   

 

EYFS: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涵盖七大发展领域(如沟通、体能、个人社交等),通过"玩中学"实现个性化成长评估。

 

福禄贝尔 Froebel:以游戏活动为核心,强调自然发展和创造性表达,采用“恩物”教具和"作业"体系,培养想象力、社会性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华德福 Waldorf:注重自然与艺术教育,反对过早学术化,通过节奏性活动、讲故事和手工等培养创造力与身心平衡发展      

就全国国际教育体系而言,蒙特梭利体系占比约35%-40%,IB-PYP体系占比约20%-25%,瑞吉欧体系占比约15%,EYFS体系占比约10%。

IB体系为外教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尤其高中DP项目),但教学难度高,需扎实的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能力;蒙台梭利容易入门,但因竞争激烈,薪资增长有限;EYFS薪酬较高,但面对低龄儿童,体力消耗大,职业续航能力需考量。

IB体系认证流程复杂、周期长,且对师资要求极高(尤其IB PYP认证教师稀缺);蒙台梭利市场趋于饱和,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如双语蒙氏、森林教育融合)抢占细分领域;而新兴园所更倾向选择小众教育体系(如瑞吉欧、华德福等),这为外教创造了多元化的职业机会。

 

03

中国幼教市场:从普惠到国际

Preschool education policy

截至2024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总数25.33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比约60%(约15.2万所),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国际幼儿园约占民办幼儿园的5%-10%,全国范围内,国际幼儿园占比可能低于3%(约4500-5000所)。

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和保育员。同时鼓励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民办园开设双语课程,引进外籍教师;鼓励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积极与国际接轨,培育国际人才;发展欠发达的地区,主要任务中心仍在提高普惠水平上,但同样鼓励幼儿园有自身特色课程。

                                                                                                           

 

04

外籍人才政策新动向:开放、精准、数字

New trends in foreign talent policy: openness, precision, and digital

当前外籍人才管理政策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多地试点放宽高端人才签证(如R签)和工作许可门槛,推行“一码通”服务简化居留流程;二是政策导向更趋精准化,通过动态调整《外国人才紧缺职业清单》和区域性差异化条款(如粤港澳大湾区的税收优惠),重点吸引科技、金融等领域紧缺人才;三是服务管理数字化升级,依托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务平台实现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联办”,并探索外籍人才信用积分体系以优化动态管理,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政策创新方向。

政策放宽,程序放简,流程越来越规范化,无不说明中国越来越欢迎高素质的外籍人才来华工作

 

05

人口流动新趋势:这些城市的学前教育逆势增长

New trends in population mobility: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se cities is growing against the trend

尽管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降至902万(生育率1.09),但深圳(19.2万)、杭州(8.6万)、成都(15.3万)等人口净流入城市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旺盛的托育需求和政策支持,正推动学前教育行业逆势增长。这些城市不仅出生率(如深圳8.46‰)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双职工家庭带来的托育刚需和政策红利(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扩容)更催生了差异化市场,特别是高端国际化幼儿园需求突出

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以及托幼一体化模式和智慧教育技术的推广,人口流入城市将持续引领学前教育市场的品质化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外教圈,求职首选江浙沪和珠三角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就像勾股定理一样不言自明。这些地区不仅政策开放、薪资诱人,更拥有最活跃的国际教育生态圈。

国家出台育儿补贴新政,学前教育行业迎利好,7月28日公布的这项政策有望有效提升生育率。

 

06

总结

Summary

深圳、杭州、成都等新兴国际化城市正凭借政策红利和人口优势,崛起为国际幼儿园发展的新引擎,未来5-10年将持续释放市场潜力。从课程体系来看,一线城市仍由IB、蒙氏主导,二线城市则呈现"轻国际化"趋势,双语融合课程需求显著增长。